扫一扫
手机下单

在线客服

匿名咨询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400-810-9006

返回顶部

影响短版图书使用数字印刷的原因分析

画册定制-蚂蚁印 8767

画册定制-蚂蚁印 2018-07-23

画册定制-蚂蚁印 蚂蚁印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6在中国印刷产值达到1.15万亿的时分,数字印刷的产值是357.9亿,占比3.1%,其中用于印制图书的比重不得而知,但届时全国已有20来条数字印刷生产线在出版、图书贸易机构或是书刊印刷企业投入运行。

在《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规划制定者对数字印刷的发展目标也定得十分明确,那就是“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言下之意,到2020年我国数字印刷的绝对产值应该达到654亿元,是2015年数字印刷176.15亿元产值的3.71倍。在这中间,最适宜采用数字印刷方式的短版图书印刷理应占有较大的份额。

有这样两则数据说明了发达国家使用数字印刷方式印制短版图书的状况:

美国CAP Venture印刷调查公司的调查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采用传统胶印的书刊占全部书刊的94%,个性化按需数字印刷书刊占5%,电子书占1%。有人预测,到2015年美国印刷市场传统胶印书刊量将下降46%,而数字印刷与按需印刷书刊量将上升28%,另有30%的图书将以电子书的形式向读者发行。”虽说实际变化究竟怎样没有见到后续报道,但数字印刷图书数量的上升则是肯定无疑的。

Smithers Pira国际咨询公司的报告指出:“2010年使用数字印刷工艺印刷图书的比重已经有14.2%,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46.1%。”

在数字印刷图书上,数年前即已有江苏凤凰率先踏入,但同发达国家比相对还是落后,关键是在现状下,庞大的投资还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这就让跟进者心生疑虑。唯有弄清楚影响采用数字印刷方式印制图书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才有可能引来数字印刷在这一领域的爆发。

2016年国内图书市场的状况

同样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512.53亿册(份、盒、张),较2015年降低6.90%。其中,全国584家出版社(包括副牌社33家)出版图书499884种(其中书籍410438种、课本89001种、图片445种),90.37亿册(张),增长4.32%,占全部数量的17.63%;期刊10084种,26.97亿册,降低6.29%,占5.26%;报纸1894种,390.07亿份,降低9.31%,占76.11%;音像制品22122.33万盒(张),降低24.79%,占0.43%;电子出版物29064.66万张,增长35.57%,占0.57%。

全国书、报、刊的总印张为2196.43亿印张,折合用纸量508.73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降低10.83%,其中:图书用纸量占总量35.90%,提高5.28个百分点;期刊用纸占总量6.80%,提高0.11个百分点;报纸用纸占总量57.30%,降低5.39个百分点。

稍做一番计算可以发现,2016年我国每种图书的印刷量大致是13987本。

另有中国出版协会编制的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指出:该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元,较2015年的624亿元同比增长12.30%。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出现2.33%的下降,网上书店保持30%左右的增幅,总码洋超过实体书店。

在肯定图书市场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把《中华读书报》上的一条消息立此存照。该消息称:“从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综合中国大陆实体店、网店及零售三个渠道数据,年销售数量小于10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45.19% ;年销售数量小于5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34.5%。”这个数字不免有点惊人。其实,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领导同样给出过一组数据:2016年我国出版物零售总额833亿元,总库存1143亿元,每年出版的新书中55%成为绝版并退出流通。尽管这里的零售总额与中国出版协会给出的数字有着132亿的差距,原因何在,不得而知。但这两条信息至少告诉我们:改变现有的图书预印模式,扭转图书的库存积压现象,更多地采用按需定产的方式似乎已经成为十分急迫的事。

当然,这个改变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市场而言,牵涉到消费者习惯的改变;就出版集团而言,牵涉到考核方法的改变与图书预印模式的改变;就图书印刷企业而言,牵涉到最适合按需印刷的数字印刷设备和耗材有否可能在短期内走出几乎完全依仗进口、缺乏价格话语权、最终导致产品完全缺乏性价比的现状,因为一味赔本的买卖肯定难以为继。说实话,这里涉及的每一项改变都不容易,但变又是必须的,好在业内已经出现了众多不畏困难的吃螃蟹者,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校训,最终考验的是领导者的决心!


与十来年前出版社根本就不接受数字打样相比,现在出版社对数字印刷的接受度已大大提高,而且像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在采用数字印刷印制图书上都还走在同行的前列,这既是得益于数字印刷技术的进步与印刷质量的提升,也是得益于印后设备的同步发展,更重要自然是出版人观念上的与时俱进,何况数字印刷在按需确定印数、版本依对象可做适当筛选、及时修正与补充世间最新材料与数据上都有着传统印刷工艺所不具备的优势与能力。

影响数字印刷使用于短版图书印制的最大障碍是现时产品的性价比不高,当采用数字印刷的图书其销售价格1倍乃至于数倍于传统胶印图书的时候,出版社会把数字印刷作为成书的首选吗?消费者会首先挑选采用数字印刷工艺完成的图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推广采用数字印刷工艺的过程中,不少传媒集团采取的是对市场定价不变,集团内部给予补贴的办法。这在市场推广阶段可行,但长此以往,又有哪家单位愿意如此操作?因为新工艺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成了吞噬企业利润的出血点。

导致数字印刷在国内性价比不高的原因也有多重:

首先是设备及耗材的价格高企。迄今为止,国内使用的数字印刷设备几乎完全被日本与美国的数个品牌所垄断,而且耗材与设备的维护相捆绑,价格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外方手上,生产企业挣的就是供应商留下的那么丁点利润。可能是2016年后幅面为B1、B2的设备才登台亮相的原因,现在这些设备的市场售价要远高于同类型的四色胶印机,从效能上说,价高的还不如价低的。尽管围绕着市场,品牌商之间也会有竞争,但参与竞争的范围越小就越容易形成共识,不至于出现操戈大战。

其次、较之于传统印刷设备,数字印刷设备的折旧周期、更新周期更短,这导致引进数字印刷设备的企业每年要消化的固定资产折旧较高。有些供应商为了推进新型号的销售往往以旧型号设备缺乏备件,鼓励企业以旧换新的办法,至于置换的价格当然是由供应商讲了算。这也难怪不少生产企业的老总抱怨是在为设备供应商打工。

其三、设备利用率不足,设备的产能难以得到满负荷发挥。越是大型高价的设备越是在意设备的利用率,因为这意味着成本分摊的基数不一样,但强调满足个性需求的数字印刷设备现时的利用率普遍较低,这就进一步拉低了数字印刷产品的性价比。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部分企业尝试走集中生产的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如能真正形成社会化集中组织生产,那数字印刷产品的单位成本应该会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在2017年3月展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湖北省民促副主委唐谨就改变数字印刷设备现状发声,希望国家重视,加大对数字印刷的核心部件——喷头的研发力度,像高铁一样走弯道超车的路。现在一年时间过去了,虽说有爱司凯等企业在发力,但国家在这方面是否有实质性的措施,这是整个行业关心的。如果数字印刷设备继续被发达国家卡着脖子,那提高数字印刷产品性价比的想法多半还会落空,让更多图书采用数字印刷工艺来完成也并不现实,企业毕竟还是要讲成本和利润的。

把图书库存看作出版社资产降低了出版社领导的改革动力

在出版集团内,现行的把未出售图书依然作为存量资产的做法牵制着出版社领导改变图书预印做法的积极性。

出版社从事的是脑力劳动,为此,除了办公用房外,出版社固定资产的投资相对较少,大量的资金都被占用在在销图书上。在现时,因为发行部门不承担在售图书的风险,基本采用出版社寄销的办法,由出版社垫付全部前期成本,待实现销售后,书店留下属于自己的码洋扣率再行向出版社支付余额。如若图书未能实现销售,则由书店退还给出版社。这部分未能在一定时间内实现销售的图书,理论上说,他们的价值依然存在,因为还有可能实现销售。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也是存在时间损耗的,原有图书的价值将不复存在,直至只能当废纸出售给造纸厂。但是现行的考核方法是,只要出版社不提出库存图书的报损,这部分资产在账面就依然存在,对社长的考核就不会有负面影响,充其量加上一句“库存量过大,存在着亏损风险”。这样,改长期来已经习惯了的图书预印为由数字印刷来实现按需印刷的动力就显得不足。


采用数字印刷方式按订单量、多批次组织印刷图书的好处是:不存在库存积压,自然也不会出现因图书滞销可能出现的报废损失;非大批量预造货,占用流动资金较少,回收周期也相对较短;省却了库房租赁费用与向银行借贷资金所需支付的利息。

当然,改预造货为按需印刷,在编印发三者的关系处置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以往是出版社完成前期全部工作,印制完成的图书交书店组织销售。改为按需印刷后,图书的印量变成由书店(包括网络)负责统计、下单,印刷厂按订单组织生产并通过快递把印制完成的图书送上门。这样的角色变化自然带来工作方法的改变、利益的调整,怎样才是最便捷、合理的?这有待通过实践摸索。

维持还是改变,是把压力变动力还是维持现状减轻压力,这是任何在位领导都回避不了的事。一般而言,上级没有要求,自我革命难度相对大些,反之,则逼着企业走上新路,不换脑子那就只能换位子。

体制决定图书出版必须走出版社渠道客观上减少了社会的自费出版量

基于国情,我们国家的公民有着出版自由,那些有着一定经济条件又希望把自己的积累贡献给社会的自费出版图书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现行的相关规定要求,作为正式出版物的图书必须经由国家批准的出版机构提供书号、组织审读,出版单位对图书的质量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也正因为此,可以肯定地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一般公民的自费出版物不可能有一个数量级的突破。

自费出版给予作者的经济压力和发行压力还是很大的。尽管国家对各出版单位的书号已经采取了基本放开的态度,但自费作者为取得书号还是会有一笔支出。特别是在图书市场难以把控,出版单位要求作者包销掉相当比重成书的时候,不谙世事的作者普遍还是会打退堂鼓,因为写书就已经付出了相当精力,出书后不能实现畅销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笔者就听说,高校中不少教师写的图书在找不到赞助商支持的情况下就只能搁在那里不出版,这种局面应该得到改变。

迄今为止,国家对并不付诸发行的微信书还是持开放的态度,但这大多是作者用于留念,印刷的数量也十分有限。

数字印刷工艺适合于短版图书的按需印刷,如果说现时产品的性价比不高是关键外因,那出版社领导对改变现状的积极性不足就是重要内因,而自费出版在短期内难有量的突破则是客观现状。作为印刷人当然希望迎合社会潮流,在应用数字印刷新工艺上积极向前发展,但应着水到渠成这句话,只要再给与一定的时间,相信就会出现进一步的变化,如果有着强大的推动力,这场变化就会来得更快些。

短版图书走数字印刷道路的前景被一致看好

短版图书走数字印刷道路尽管至今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出于保护环境、追求尊重、交货迅速的考虑,她的发展前景为市场所看好。既然这是发展趋势,那我们就应该成为动力而绝非阻力,就应该敢于面对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尽力主动去加以解决,而不是等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们才出来摘果子。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尽管数字印刷在印制短版图书上有着自身的优势,而且伴随着设备与耗材价格的下降,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在印制数量上的平衡点有可能进一步拉高,数字印刷在图书印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但这也并非就是要把胶印挤出这块市场,胶版印刷还是有着自身的不少优点,胶印与数字印刷在图书印制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至于他们在图书印制市场上的占比多寡,全看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接受程度。

好在短版图书采用数字印刷方式近几年在国内已经呈现增长之势,已经成为传统胶印市场上的一种补充,缺少的是盈利能力,如果克服了上述关键难点,不再成为企业的出血点,那发展的速度必然会更快。我们期待着规模化书刊印刷企业使用数字印刷方式印制图书的日子会早日到来。

作者:潘晓东

画册定制-蚂蚁印 画册定制-蚂蚁印